在线客服系统
臭氧发生器的产生原理有哪些
发布时间:2025-04-14
臭氧(O₃)是氧气(O₂)的一种同素异形体,化学式为O₃,分子量为48.00。它是一种淡蓝色气体,液态时呈深蓝色,固态则为紫黑色。臭氧具有特殊的鱼腥味,浓度过高时类似于氯气的气味。臭氧作为强氧化剂,主要作用为:消毒、杀菌、除臭、脱色、降COD等,也可用于各类化工氧气、氧化处理(如牛仔洗水等)。臭氧发生器为生产臭氧的设备,主要原理为利用电晕放电法等方式产生。
 
臭氧发生器的工作原理主要基于以下三种技术路径:
 
一、高压放电法(电晕放电法)
 
核心机理‌
通过10-15KV高压交流电作用于电极,使空气或氧气在电晕放电环境中电离。氧气分子(O₂)被分解为高活性氧原子(O),随后与周围氧气结合形成臭氧(O₃)。反应式为:3O₂ → 2O₃‌。
 
关键组件‌
包含高压电极、介电材料(如脱羟石英管)构成的放电室,电极间形成不均匀电场。空气/氧气进入后,在高压下发生电离和重组反应‌。
 
影响因素‌
放电过程产生的热量会加速臭氧逆反应(还原为氧气),需通过冷却设计降低臭氧发生器的热量、提升臭氧产量‌。
 
气源:气源的提供方式有两种,一种为空气源,一种为氧气源。两者间的臭氧浓度不同,适用于不同要求的环境中。
 
二、紫外光照射法
 
核心机理‌
利用紫外光(波长≤200nm)直接分解氧气分子(O₂)为氧原子(O),再与氧气结合生成臭氧。
 
技术特点‌
紫外灯管和反应室为主要结构,能量转化效率低于高压放电法‌。一般安装有紫外线灯管的环境中,都可产生微量臭氧,用于消毒。
 
三、电解法(特殊场景应用)
核心机理‌
通过电解水产生氢氧离子(OH⁻),其中氧离子与氧气结合生成臭氧。此方法需使用纯水或电解质溶液,常用于小型水处理设备‌。此方法至今已经很少用到。
 
臭氧分子(O₃)因含不稳定单氧原子,易分解为氧气(O₂)。其强氧化性使其在杀菌、除异味等应用中迅速消耗,需即时生成使用‌。
 
三种不同的产生方式,其中应用最多最广的为电晕放电(高压放电),此方式具有臭氧产量高、性能稳定、气源可选、维护方便等优点,适用于不同的使用环境,消毒效果好。
 


在线咨询